苦干巧干闯新路 敢干实干为人先——龙里县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招商动态 |2016-10-26
2016年6月12日,龙溪大道(龙里至花溪)破土开工,它将成为继贵龙大道之后第二条跨区域城市主干道。这标志着龙里县“十三五”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龙溪大道开工仪式。
从贵龙城市经济带到龙溪经济带,龙里县一直谋求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龙里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奔跑在建设“贵阳副中心城市”的康庄大道上,从未停息。
道德讲堂教师专场宣讲活动。
淘宝电子商务进入广大农村。
快递物流集聚区中通快递。
红狮水泥有限公司。
这五年,我们不忘初心,苦干巧干,敢干实干,顽强拼搏,看到了“快递干部”企业“特派员”服务发展的新模式,看到了“德行龙里”引领干部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看到了电子商务风起云涌,看到了快递物流业强势崛起,看到了一系列“国字号”品牌落户龙里,看到了“贵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还看到了龙里脚踏实地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第一方阵……
五年来,龙里县累计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419个,完成投资37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5个,完成投资22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73.71亿元,是“十一五”的2.3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19.67亿元,是“十一五”的2.51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06亿元,是“十一五”的11.93倍;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2.38亿元,是“十一五”的4.15倍。
春华秋实,这五年龙里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龙里发展史上极富生机、极具实力、极不平凡的恢弘篇章。
工业转型
绿色发展
龙里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走进龙里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秋高气爽,蓝天白云,车辆在四通八达的路网中穿行,各企业生产线繁忙有序,欣欣向荣。
从五年前的一片荒山野地到如今鳞次栉比的企业厂房,这是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
2011年12月,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经过龙里县的不懈努力,总规划面积为78.78平方公里的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成立。开发区分为三个产业园区,即谷脚工业园、龙山工业园和水场工业园。
双龙物流商贸城。
“一区三园”格局的形成,加上龙里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的出台,推动龙里工业迅猛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很多企业产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产品滞销,利润空间萎缩,一些企业陷入困境。
龙山工业园三山磨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转型,迫在眉睫。龙里县委围绕省委主基调和州委战略布局,借助黔中经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按照“镇园合一、以镇为主”的模式,对“一区三园”进行重新定位和命名。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提质升级”、“品牌引领”、“腾笼换鸟”四大工程,以及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创新、绿色、节能发展。开发区逐步形成以新型材料、板材深加工、精密制造、食品药品等产业为主的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业、汽车零配件、印刷包装业等为主的龙山工业园,以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民族医药产业及产品研发、金融服务、加工服务为一体的谷脚工业园三大产业体系。
转型,转出一片新天地。
创奇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015年,曾面临着新产品研发难题和挑战的贵州龙里创奇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供给侧改革,聚焦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从污水处理、油烟净化设备入手,启动企业战略转型,走绿色发展新路。
“转型升级让公司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创奇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公司合同订单总额达5.6亿元,预计销售收入1亿元。
创奇的“第二春”是龙里县众多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龙里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396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27家,居全州第一。“十二五”时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72%,累计完成549.8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6倍。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从2011年前的1家增加到2016年的13家,专利申请授权量248件,专利授权量达115件。
农业优化
接二连三
“一个金罐罐,里面硬饭饭;不吃硬饭饭,要吃金罐罐。”
这里说的“金罐罐”就是龙里刺梨。也正是靠这些“金罐罐”,让茶香这个曾经穷得丁当响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茶香刺梨沟。
茶香村位于龙里县谷脚镇,2000年以前,这是出名的省内二类贫困村。2000年,龙里县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和财政扶贫项目,发动农民种植抗旱能力较强的刺梨。
硕果累累的刺梨。
黄佑贵是茶香村种植刺梨的第一批农民。“我一开始试种了40亩,第三年收入近十万元。”几年后,全村有很多农户和黄佑贵一样通过发展刺梨种植走上了小康之路。
以刺梨为主打产品,龙里县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来,行政区划调整前,龙里县14个乡(镇)有6个贫困乡“减贫摘帽”,20个贫困村出列,2.67万贫困人口脱贫。
丰收的喜悦。
目前,龙里县刺梨种植面积已达到14.5万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工种植刺梨规模最大、品种最优、产量最高的刺梨生产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刺梨之乡”。刺梨的规模化发展为刺梨深加工带来了机遇。“龙里刺梨”、“龙里刺梨干”品牌先后被国家部委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6年全国山地自行越野赛(贵州站)在茶香村开赛。
今年7月,托刺梨的“福”,龙里县茶香村被选为2016年全国山地自行越野赛(贵州站)的举办地。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车手和游客引爆了“十里刺梨沟”的旅游。如今,这里成为各地自行车爱好者的集训基地和乡村旅游的休闲胜地。
茶香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是龙里县委在探索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龙里县委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主旨,按照“一镇一园、镇园合一”的规划布局,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蔬菜、刺梨、花卉苗木、休闲观光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一角。
目前,省级重点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蔬菜产业种植规模达6万亩,建设供粤港澳蔬菜基地3万亩,园区总产值达6.8亿元;以刺梨为主导产业的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种植面积14.5万亩,产值3亿余元;创建省级农业园区3个,以“黔南州首个、全省六个之一”领先姿态,贴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荣誉标签。
民生改善
百姓安康
“这几年龙里县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空气好、环境舒适,我们早上打太极晚上散步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地方。”龙里中学的退休职工覃平英说。
2015年竣工的体育馆使市民们有了更好的锻炼场所。
据了解,龙里县在巩固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上,2015年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重点对城区主次干道、建筑物和中心城区公共场所、贯城河等地的硬化、绿化、亮化进行改造、提质升级,初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的绿化美化格局。
靓丽的西南药都小区。(潘祖清 摄影)
五年来,龙里县坚持规划引领、城市“东优西扩”战略和“扮靓旧城,建优新城,美化乡村”的城镇建设理念,有序推进城区路网改造、旧城改造、立面改造、河道景观改造、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城市管理日趋完善,城区面貌由“乱而旧”向“靓而新”转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
龙里县城夜景一角。(潘祖清 摄影)
截至目前,龙里县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入136.06亿元,城区面积由2010年的6.7平方公里扩大到31.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2.30%。
洗马镇哪旁社区的新农村建设。
此外,龙里县还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撤并,大镇大村新格局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力布局,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小康寨建设梯次成片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乡村魅力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龙里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
在服务群众方面,龙里县围绕“作风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提升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努力创建“环境优美、便民利企、高效优质、服务快捷”的政务服务平台。梯次实施“两证合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等模式,不断简化办事程度,精简审批流程,多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硕果累累盈枝头。五年来,龙里先后获得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国家级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中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响亮的名片。以高位运行的指标体系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第一方阵,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中分别名列第6名,成功创建“贵州省同步小康社会达标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满意度在全省88个县(市)中位居第一。
发展永不止步。为从长计议,中共龙里县委把建设“贵阳副中心城市”作“十三五”推进县城“西扩”实现与贵阳同城化发展的目标定位。随着贵龙大道通车和龙溪大道开工建设,以及大道沿线相关配套产业强势崛起,23万龙里人民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近,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龙里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鼓劲加压求突破,砥砺奋进勇争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奋力开创龙里科学发展新局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谱写龙里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龙里县委书记刘华龙说。